close


    在做一些重大決定時,我一直很害怕別人用鼓勵我的語氣對我說:「擇其所愛」,因為這四個字對我來說是一個魔咒,我永遠無法選擇接納我真正嚮往的想法與我的喜好

 

    常看美國人的節目,你就會發現他們的思維和我們很不一樣。他們總會自然散發出厚實的自信光輝照得你無所遁形,常掛在嘴邊的話不外乎是:"Everything will be fine"、 "It gonna get better",而我覺得最經典的是:"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"。

 

    雖然這句話很簡單、順口,但它給我的感覺就像四面高聳的圍牆壓迫著我,使我無法順暢換氣呼吸。它有點浪漫且充滿正面能量,一說出來就好像有一股無敵金光照在全身上下,刺眼到旁邊的人要微微抬頭才能看見你,就好像天塌下來總有人幫你撐著,每個人對你的行為表示完全尊重,而你也能承擔所有結局,包括你意料之外的。我不是說這樣不好,當然也沒資格做任何批評,只是私心認為「負面思考的力量」比較適合我。

 

    負面思考在我的解釋中不可和悲觀畫上等號,而且也不宜比喻為正面思考的反義詞,它與positive是一種平行方向。簡單來說,如果將一項艱難的選擇,想像成是一個巨大泥濘空間等著你擺脫、突圍,且你前進的動力來源取決於你的想法和所接收到的訊息,那正面思考就像是一把勇往直前的利器,為你快速披荊斬棘突破重圍,而負面思考就可看成是一種防禦性前進,在這些思考匯集成力量後,不是選擇馬上開路,反而是先在周圍形成保護膜,然後再慢慢前進,像是一幅細膩的預測藍圖,使你可以接收往後所有未知狀況後,不那麼慌張,即使是最最糟糕的處境,因為你都預先思考過了。當然,這多出來的步驟時間會花得較長一些,在正面思考的人眼中,常淪為停滯不前的表現,但每當做這些負面思考,雖然心情沒那麼愉快,但卻會為我帶來莫名的安心,也讓我的肩膀得以放鬆,面對未知的外在衝擊,多了一層緩衝保護,你可以將這種狀況視為保守,我則比較喜歡形容這是負面思考賦予我的保護機制。


    好像有點離題了,轉回到最上面,如果以相對性來解釋「擇其所好」的話,我會將它聯想成正面思考、主動出擊和無所畏懼這些名詞。這些詞讓我沒有安全感,因為我總覺得人生的挫折常來得措手不及,在你心理素質還不夠強時,出奇不意的未知狀況就可以將你擊垮,更何況是糟糕的運氣等等,這也是我不敢以熱情、喜愛為基礎勇於追尋我心之嚮往的關鍵原因,因為我總會想到如果情況與我的理想相差甚遠,我失敗了怎麼辦,我能夠承擔所有失敗的風險嗎?

    當然這也是一種讓自己免於被完全擊潰的安全機制,我會選擇不那麼愛的道路,好讓最終選擇失敗的話,還可以安慰自己這本來就是你不拿手的、你並不是投入那麼多熱情等等自欺欺人的想法,

    多麼可悲的思考模式啊!真是服了我自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loud 的頭像
    Cloud

    Cloud's Blog

    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